一个人不博读,不知古人的智慧;不深学不知古人之聪明


一个人不博读,不知古人的智慧;不深学不知古人之聪明
在我心中, 常常有这样的想法, 为何几千年前的古人是那么聪明和智慧, 无论是书法、诗词、楹联、绘画等如今还没有现代人能够超越古人的, 难道古人比现代人更聪明和智慧吗?
一个人不博读, 不知古人的智慧;不深学不知古人之聪明 。 越是勤奋学习才会知晓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博大和精深, 做人越是学习才能深感自已的无知和渺小 。 不同的时代造不同的人生和智慧, 此乃便是天人合一也 。
一个人不博读,不知古人的智慧;不深学不知古人之聪明
如今时代进步了,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猛, 人们尽情享受着丰厚的物质生活, 领略大自然的恩惠和美景之中 。 社会的进步, 彰显了现代人在科技方面的智慧和才能, 可以说, 要是古人能知今天, 也会将现代人佩服得五体投地, 这就是时代的不同 。
古人与现代人的聪明和智慧差别在于, 一个是侧重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;一个是侧重追求物质生活方面的享乐, 这两种享受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东西, 可在现实中往往不可能使两种享受真正做到并驾齐驱, 有时会出现一前一后, 然后进行调整的情景 。
一个人不博读,不知古人的智慧;不深学不知古人之聪明
现代社会竞争十分激烈, 物质生活很是重要, 商品经济, 生活需要有钱 。 灯红酒绿, 歌舞升平, 使不少人心情浮躁了, 守不住宁静, 也拒不了诱惑, 不少人滋生了一种享受和惰性, 只注重于物质生活需求, 不注重精神需求, 如此, 从某种程度上就弱化了精神文化的思考和追求 。
人是高级动物, 有思想, 当国人经过物质享受的阶段后, 又慢慢地番然醒悟, 仅仅只有物质生活上的享乐, 不是人生意义上的真正快乐, 还需要得到精神文化上的慰藉, 国人开又始崇拜古人, 推崇国学, 在报刊中、在微信里, 《论语》、《道德经》、《三字经》、唐诗宋词又热门了起来, 追古之风又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。
【一个人不博读,不知古人的智慧;不深学不知古人之聪明】
一个人不博读,不知古人的智慧;不深学不知古人之聪明
如今就怎样做人, 如何处事的段子在微信中可以说是铺天盖地, 大多人都可以写, 人们都可以在微信中发, 有的还标榜为深度好文, 可是读来读去与其古人的经典之作却是相差得远, 与古人悟出的智慧显得黯然失色, 少了点深沉内涵和韵味, 少了点发自内心的呼喊 。 在当下快节奏生活中, 人们吃的是快餐, 看的是快餐文化, 一个“快”字, 一个“忙”字, 也就少了一些宁静和思考, 少了一些寂寞, 没有慢慢去“悟”道, 自然就难有文化智慧的光芒 。 要知道, 智慧不是学出来的, 而是悟出来的 。
一个人不博读,不知古人的智慧;不深学不知古人之聪明
古人云: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 。 这就是古人的情怀, 能够守住寂寞, 能够坐冷板凳, 能够舍去物质生活上的享受,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。
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。 古人的智慧是, 少说多做, 做不到的不说, 说到做到, 不说空话, 这些智慧, 给了我们启迪, 做人的智慧就是要守住寂寞, 埋头实干, 要向前看, 而不是向钱看 。 抓住了这一点, 也就抓住了人生智慧的关键 。

    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