廓的含义和组词 廓的意思和组词

 

廓的含义和组词 廓的意思和组词

文章插图

郭里的“郭” 。 据说郭里原名“廓里” 。 廓即城廓 。 镇驻地郭里集村北有一处古城遗址,有人考证为古高平县治所 。 但郭里集是不是古高平县治所一直存有争议 。 有人认为古高平县治所在微山的两城,也有人认为是邹城太平镇的陶城 。 山西高平县自北齐时就存在,一直沿用至今 。 最近,我在博客里又看到北魏王皓墓铭志和墓地证券的拓片,该博主据此推断古高平县治所就在陶城 。 后周皇帝郭威还插进了一杠子 。 传说郭威曾在郭里集练兵称王,并建有金銮殿 。 有一片叫“郭家场”的空旷地,是郭威的练兵场 。 既然如此,郭威应该在此筑过城池,取名廓里似乎也就很有道理 。 然而没有任何史料显示,郭威曾涉足郭里 。 郭里到底是不是古高平治所,凭古籍中只言片语是不足为据的 。 既然拿不出过硬的证据,这样地争来绕去,就有了故弄玄虚的嫌疑 。
《诗经》里有这样几句诗:“保有凫绎,遂荒徐宅 。 至于海邦,淮夷蛮貊 。 及彼南夷,莫不率从 。 莫敢不诺,鲁侯是若 。 ”《毛传》里这样注解:“凫,山也 。 绎,山也 。 ”原来凫山很早就进入了古人的视野 。 不少人便拿这几句诗说事了 。 其实鲁国是个地盘不大的诸侯国,凫山被写进《诗经》不一定是因其名气 。 有人还举例说,苏辙在《送颜复赴阙》写到:“箪瓢未改安贫性,凫绎犹传直道馀 。 ”晁补之的《谒岱祠即事》、武攸暨的《为定王武攸暨请降王位表》、王瑄的《陵水八景诗》,也都提到了凫山 。 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?苏辙诗中的凫峄是指凫峄先生颜太初 。 据苏轼记载,苏氏父子与凫绎先生都有很深的交往 。 苏洵曾以凫绎先生的文风与诗风教子,苏轼为其诗集写过序,而苏辙的《送颜复赴阙》对其更是充满了溢美之情 。 事实上,这些文人皆未到过凫山,与郭里也并无瓜葛 。
提到凫山就不能不说爷娘庙 。 爷娘庙又叫伏羲庙、羲皇庙、人祖庙,供奉的是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 。 庙建在凫山的西山坡上,占地约三万平方米,共有大小建筑42座 。 庙内碑碣如林,较早的有后唐长兴二年的和宋乾德二年的 。 庙内曾古柏参天,“凫岭双柏” 和“十八罗汉柏”就很有名 。 郭里尚有一首古民谣在传唱:“东凫山、西凫山,天连水来水连天,多咱哭到洪水干,洪水干了立人烟……”由此可见爷娘庙历史之悠久 。 但爷娘庙何时修建,历代地方志皆无确切记载 。 最令人挠头的是关于人祖文化起源地的争论 。 郭里的爷娘庙早已成废墟 。 甘肃天水的羲皇庙保存良好,规模并不比凫山的小,河南等地羲皇庙的祭祀活动也如火如荼 。 郭里还有什么呢?司马迁为写《史记》游历全国,曾到过曲阜,《史记》中却没提到秦峄山碑和凫山爷娘庙 。 如果凫山是人祖文化起源地,爷娘庙西汉时已经香火旺盛,司马迁会不前来拜祭吗?司马迁治史严谨,对于伏羲传女娲说,在《太史公自序》和《封禅书》中仅以数语记之 。 如果你仅能从故纸堆里寻找证据,就不要瞎参乎了吧 。
廓的含义和组词 廓的意思和组词

文章插图

有趣的是,有人把“郭”戏说成“锅” 。 “ 郭里”即“锅里” 。 郭里整体地势低洼,南部丘陵绵延,西部和北部又为白马河、石墙河环绕 。 这地形就像一口大锅,镇驻地郭里集村正处在“锅底” 。 通往东部石墙镇的那条路像个“炒瓢把子”,旧时是郭里重要的陆路出口 。 文革末期,在卧牛村北建了白马河大桥,让郭里有了另一条出路 。 前几年白马河大桥成了危桥,郭里的出路又成了问题,只好再走石墙的“炒瓢把子” 。 郭里再次变回了“锅里” 。 郭里的这种地势和交通,让贫穷的郭里继续贫穷着,却也让郭里避免了工业污染,成了鲁西南的天然氧吧 。

推荐阅读